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2的文章

資訊安全-人臉辨識的風險及問題

  什麼是人臉辨識 (Face Recognition) 電腦透過臉上的各種特徵,轉換成各種數據,取得各項個人資訊,例如 : 眼距、瞳孔、嘴角幅度 … ,這大疫情時代,相較於虹膜及指紋,不需要近距離接觸設備,更能達到防疫效果,隨著人臉辨識技術的發展,已經有許多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在機場通過海關時,需要人工檢查照片是否與真人一樣,近幾年逐漸被人工智慧取代,乘客只要站在鏡頭前 5 秒就可以 完成審核 ,大眾只知道這項技術的方便,卻不知背後所帶來的風險。 生物辨識的隱私問題 臉部辨識就是一種生物識別,如同前幾年手機上流行的指紋辨識、電影常見的虹膜辨識,在洪朝貴老 師生物辨識: 隱私之害、 國家機器的最愛 的文章中提到,密碼被偷了可以換,指紋或是臉部資訊之類的生物資訊被偷了,幾乎無法更改,對於政府來說,無疑是最好監控人民的管道之一。最惡名昭彰的例子無非是中國,路上的監視器的數量難以估計,這些監視器不單單僅有錄影的功能,人臉辨識、步態辨識…,因為長期使用此監控系統,資料庫的母體龐大,對於機器學習的準確度逐漸提升,就算戴著口罩犯罪,也能靠步行方式來逮捕 ,就是所謂的 步態辨識 , 在反送中時,香港人被逼不能蒙面戴口罩,此系統便逐漸壯大。   人臉辨識的爭議 目前在某些地區有推行使用人臉辨識來進行嫌犯比對,但是準確率有極大的問題,其演算法多半以白人為主,對於其他有色人種有歧視。在一項研究中 NIST 對 189 種演算法進行研究 ,少數種族被錯誤判斷的機率幾乎是白人男性的 100 倍,對此許多地區開始提倡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辨識, 加州便是第一個簽署法案 ,禁止執法單位用人臉辨識,在這之後便有許多州持續跟進,支持禁止的民眾認為,目前技術尚未成熟, 錯誤率 令人擔憂,且民眾尚未允許提供個人證件,便被警方得到相關資訊。 台鐵人臉辨識系統 由於北捷隨機殺人事件、松山車站爆炸案,鐵道局曾在 2019 年於台中豐原站試辦 「 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」, 其功能有 十一 項 1.      警務內用安全特殊名單 ( 黑名單 ) 2.      戰區內人流統計 3.      人員異常停留或逗留 4.      特定區域停留時間過久 5.      營運用人員安全警示名單 6.      跨越月台區警示線 7.      電扶梯上逆向進行 8.